【赵氏网新闻】赵建茂:中医名家 从幕后走到前台

    中华赵氏网 2013/5/31 19:07:51 张宝奇


赵建茂:中医名家 从幕后走到前台

   记者 张宝琦   来源:各界新闻网 
中医名家 赵建茂
       2003年9月24日,在《美报》以两个整版近万字的篇幅报道了11岁女孩齐喜燕十年前不幸烧伤,当时在社会各界关爱下,进行了一段治疗,但不彻底。十一年后,女孩渐渐长大,由于脸部烧伤所留严重瘢痕,她和别人说话都从不敢抬头,每遇陌生人,即掩面而泣。因此,报道再次希望给女孩更多爰心,使她脱离不幸带来的自卑和烦恼。报道刊出后,西安电视台崔夜主持的“城市故事”栏目,曾长期给予多次报道,全国各地有近四十家媒体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纷纷表示关注此事,并积极联系捐款、寻找高水准的医院免费为齐喜燕治疗等等。令记者始料不及的是;“援助之手”还没伸到齐喜燕面前,媒体的“狂轰滥炸”竟将记者“炒”成社会热点,无形之中凭添许多压力,只好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次“爱心行动”进行到底。
    2004年3月,得到齐喜蒸在中医名家赵建茂的烧伤科免费治疗的消息,记者第一次见到赵大夫,他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体弱多病,外祖父在被人不做皮试及注射普鲁卡因后,20分钟即撒手人寰;加之,二姐因病过早离开人世;外甥女被人误治致死……,这些都是赵建茂从医的缘由。
赵大夫告诉记者说:“2003年12月,在见到众多媒体报道齐喜燕的不幸遭遇后,很长时间没发现合适的同行担此重任。故经再三斟酌,虽感经济上力不从心,但我还是从技术上义无反颐的站出来为其免费治疗。在技术层面上,我独创针刺治疗烧伤和祖传的中药绝技配合治疗烧伤后遗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突破,该疗法使小喜燕重展笑容。为此,《美报》、西安电视台、《西安晚报》黄亚平热线等众多媒体纷纷跟踪报道。”
其实,早在2003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主办的《健康时报》以“妙手中医赵建茂”给其作了专题报道。随后,四川省成都市《经理日报》特派三名记者,幕名对赵大夫进行了一周的采访。
在接受采访期间,赵大夫为该报一位记者采用独特的按捶手法治愈其13年前右臂肘关节骨折后的畸形愈合,令媒体大开眼界。
“从医20余载,没赚到钱,更没把祖上的基业发扬光大,实在惭愧。”赵建茂告诉记者说:“我出身中医世家,先祖父赵耀亭(清·同治11年)曾为上世纪陕西十大名中医,多年从业于西大街‘敬信堂’而闻名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赵耀亭亲自研制的中药装于裹肚勒于脐部(敷脐疗法),为国民党原陕西省主席(省长)、《塘沽协定》签字人熊斌中将治愈肺痨(肺结核),更显其“家传绝技”之神奇。 
    赵耀亭年老时,著有《伤寒全释》及部分手迹传世。后来,他传医术给他的门生王子敬、李下壕村的李二先生等。可惜的是王子敬受“医不发家”的封建思想影响,永辞了治病救人之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王子敬之子王平先生,亲自将其珍藏数十年的先辈手迹,传于赵氏门人赵建茂。从此,赵氏中医第六代传人应运而生。其传承已被载入《未央宫乡誌》等典籍。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尊先祖父之夙愿,由赵氏门人赵越(赵振忠)负责,将先祖父四部手迹,无私的奉献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现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供后人研修。
    2003年4月,当大地沉浸在“非典”肆虐的日手里。应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共同征集治“非”良方,赵大夫义无反顾的像先辈一样,将家传绝学和自己20余年来总结的经验整理成四套方案,通过《人民日报》记者赵越(赵霞)传真转呈国家有关部门,曾得到赵记者电话回复确认。2005年3月,赵大夫参加中国医促会在北京召开的相关会议之际,还专程拜望了记者赵霞老师。  
    上世纪80年代,几经周折,赵建茂大夫继承了“绝世家学”,成为第六代中医传人。从此,他一边谙熟药性,完成中医理论学习,一方面勇于临床实践。有时,为观察一味药的药性或一个祖方的疗效,他冒着中毒的危险,常常以身试药;为了练就过硬的针灸技术,他不仅在自己身上试针;还找来2厘米多厚的木板,用一周时间将其扎穿。从而为其今后精湛的针灸术奠定了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赵建茂已经达到了治病不用开刀、输血,更不用成千上万的乱花钱,仅靠他的一双“妙手”,加上充满神奇的银针和家传方术,就能让患者减轻病痛,甚至在短时间内痊愈。
    六年多来,本报记者始终如一的关注赵建茂大夫,对他的了解随着时间推移也更加深入。
    口碑相传  疗效不用做广告
  在医疗广告满天飞的年代,赵建茂始终坚持高调做事,低调宣传。他把最大的优惠给了患者,因此,面对铺天盖地的同行广告,他自叹无钱去与人家拼。“用疗效说话,这是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想花钱打广告,也许觉得没必要靠广告“拉病号”。赵建茂把心思全放在为人治病上。也许,自己的诚意打动着患者。或者更准确地说,使疗效让患者心服口服。不打花钱的广告,可来他这里就诊的患者却一个一个成了他的“义务宣传员”。    
    免费治疗齐喜燕,他的爷爷齐文华带着病人来找赵大夫;西安三桥化工公司的刘三不慎被99%的硫酸烧伤,经过赵建茂50多天的治疗后即正常工作。六年多来,刘三给赵大夫介绍的“病号”超过数百人;西安市某中学李姓女教师,身患白发、面瘫,更为严重的是所患凝血功能障碍等杂症。在赵大夫精心治疗下,其患相继痊愈。故亲自先后将他的父亲、弟弟从华阴市带到西安赵大夫面前,请其治疗;六年多来,只要来过赵大夫这里,亲身体验到他“家传绝学”的神奇疗效,没有一个不为赵大夫积极宣传的,甚至有的人还成了他的朋友。
    天津一个做网站的老板,偶然从网上看到赵建茂免费救治患者的报道,便从天津打来长途电话了解情况。起初,他有些不相信赵氏“家传绝学”有如此神奇的疗效,因而,每次通话时间都在两小时左右。经过两个多月的“火力侦察”,他来到西安“拜访”赵大夫。在近20多天的治疗中,只要本报记者和他在一起,他都竖起大拇指说,赵大夫简直是“神人”啊!如今,他已经成为赵大夫在天津的义务宣传员。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免费给赵大夫做好网站,该老板2007年已三次亲临赵大夫的诊所,将资料一一核实。不远的将来,天津等各地患者,均会享受六代赵氏绝学的神奇。
  普通百姓对赵建茂赞不绝口,这还不算,近四年来,有许多“政界人物”慕名而来。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之际,毛泽东之女李讷之夫王景清突感身体不适,经省有关部门推举,赵大夫精心的为其进行了治疗。并且老人家在接受保健治疗后与赵大夫合影留念;同时,甘肃省军区原副政委、著名书法家、杜华少将,在得知此消息后,特请求省有关部门让赵大夫对其进行了精心治疗。老人家数十年不离口的降压药,悄悄离开了案头。因此,老人家挥毫泼墨,赐书“医德高尚”等;国家质检总局梁立荣先生专程赶来西安看望赵大夫并共进晚宴,国家残联张某,《人民日报》市场信息部吕某;西安市公安局网监支队副队长李勇,西安市莲湖区原人大主任徐中华;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西凤酒形象代言人薛瑛;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马升云先生等等,都亲临赵大夫诊所,成为赵大夫的患者和义务宣传员。
赵建茂说:“我这里没有大医院的楼高,也没有那些昂贵的先进设备。更没有做招摇过市的广告,可无论普通百姓,还是各级领导、成功人士,他们不嫌我这里条件简陋,这说明什麽?”
    看病贵在疗效,地球人都知道。口碑相传这种古老的广告模式居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还被赵建茂应用的淋漓尽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可见,酒香不怕巷子深哪!
运筹帷幄  求贤若渴谋发展
     由于是“技术型”人才,行医20多年来,赵大夫不但很好地继承了“家传中医绝学”,而且,在此基础上,他还将祖上治病疗伤的方案作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尤其在治疗烧伤方面,采用其发明的专利技术组织再生膏系列产品治疗烧伤等组织缺损,疗效深受患者称赞,人称“中华烧伤一绝”。只是,作为“业务能手”,赵大夫只会低头看病,不会抬头经营,在医疗广告满天飞的年代,他已经感到今后发展的艰难和缓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善于投机钻营的人挖空心思找靠山、傍大款、炒卖点,千方百计的以此来发展壮大自己,而赵建茂行医20多年来,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周围现成的人脉资源为自己“添砖加瓦”。
    给别人解除了病痛,却不知怎样寻求别人的帮助,赵建茂这样告诉记者说:“到我这里看病,都是患者。”正是因为如此,加之收费低廉、义务施治不少患者,行医20多年来,赵建茂没有赚到钱。如今,政府对中医的扶持力度有限,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每每想到这些,赵大夫都很无奈。他不想就此荒废祖上的基业。
  提起今后的发展,他想转让自己研发的两个专利,让更多患者受益。当然,若有营销精英出现,赵大夫乐意与人合作,以弥补自身不善经营的缺憾,共谋大计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