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宗谱】 沈姓在江苏浙江一带有名望
- 中华沈氏网 2009年1月25日 沈氏
《晋陵沈氏宗谱》22卷1947年师俭堂藏版
沈氏迁常第一世至第五世世表
沈姓是江、浙大姓,当代这两省沈姓人口占全国沈姓的约40%。常州现有沈姓3.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列第12位。全国现有沈姓近6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沈姓起源有三大支:
一。为黄帝之裔高辛氏帝喾之子实沈之后,得姓于周文王第10子季载,载封于沈,其地在今安徽阜阳沈丘集,子孙以邑为姓;
二。出自上古颛顼帝后,春秋时楚庄王封其子公子贞于沈鹿,即今河南沈丘县境,子孙以沈为姓;
三。出自金天氏少昊,以国为姓,此沈国地为今山西汾河流域,是为山西沈姓。三支沈姓得姓均在3000年以上。沈姓郡望有吴兴郡、汝南郡等。隋唐以降,沈姓名人几乎都出自吴兴郡,因此堂号也以“吴兴”最著名。
据史籍记载,至迟在晋代,常州已有沈姓居住。最早在常州为官的沈姓人士,是南北朝时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年间(479—482),任晋陵令的沈之,其后世或居于常州。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有吴兴武康人沈法兴任吴兴太守,时炀帝在常州城南造毗陵宫(今茶山城巷)。宫未成,而被将军宇文化及谋杀。沈法兴与毗陵人陈杲仁等合谋,以讨伐为名,起精兵六万,攻占余杭、毗陵、丹阳等10余郡,自立为梁王。改年号延康,建都毗陵。历二年,沈法兴兵败投江而死,其墓在常州城北15里,地名青墩,占地2亩,即今薛家青墩村地。又说在青龙后青墩,其后世子孙是否居常已不可考。可见晋、隋之际沈姓在常州已较著名。
《晋陵沈氏宗谱》22卷1947年师俭堂藏版追溯常州沈姓先世,有多支源于吴兴郡沈氏。历史上常州与吴兴(湖州)毗连,人口交流频繁。据《晋陵沈氏宗谱》(师俭堂藏版)记载,西汉末济阴太守沈靖,避王莽之难,隐居于桐柏山。次子沈戎,东汉初任九江从事,因说降“巨贼”尹良有功,被光武帝封为海昏侯,辞不受,举家徙居乌程吴兴。后世历汉、吴、魏、晋、南北朝,族派昌盛,成为江南名门巨族,不断向四周播衍。至六朝间梁朝时,有裔孙沈约,仕梁为尚书右仆射。沈约七世孙沈迁,字文尚,在唐高宗朝游学晋陵,入赘孝廉赵廉胜家,娶其次女,遂入籍常州,居于郡城,为迁常一世祖。生二子晋降、陵降,均居城内。至第七世时,已有裔孙121人,后世播迁苏、浙30余郡县。现将主要支派列于下:第十三世孙有遇在南宋淳熙年间(1184年前后)自郡城迁郡西连江桥(今新闸西),有达迁奔牛北萧巷里,有庆迁张宁巷。第十四世孙良休在咸淳年间(1265—1274)迁蓉湖(今芙蓉、新安境),良传迁吕墅桥,良仪迁宜兴丁山周墅里,良俨迁和桥,良、良侃兄弟迁郡西陈渡桥,良禧迁南武城(今潞城境),良佩迁城北茅家场。第十五世攸同、攸归兄弟于南宋末自郡城迁郡东丰北乡白洋桥(今郑陆东古村),胞弟攸衍(字尚卿)迁丰北乡上区(今青龙北塘村)。其后世中第二十世孙积福迁居丁墅(今新北区小新桥史墅村),积荫迁居潞城桥。第二十七世孙瑞沈氏迁常第一世至第五世世表昌复迁郡城南河沿,后世中又分居西瀛门、北直街、浮桥等地。第十五世攸同堂弟攸介(良佐子),迁居郡城北德泽乡夏搭桥(今三井邹村下塔桥村)。其后世中,元品复迁城内小河沿,绍瀛迁居木杓头(今成章闵墅木杓村),九庚迁江阴月城胥林,丕宪、丕成兄弟迁居南新桥(今薛家后肖村境),延春(增令子)迁居城内表场。此族沈姓居常已达1300余年,至今已繁衍至四十四世。
据《毗陵沈氏宗谱》(九思堂)载,始迁祖沈南皋,世居江阴,在明嘉靖年间(1530年前后)迁居常州朝京门外西直街。后世衍为三派,分居于西门。沈氏族人中举入仕者众多,常州名流刘纶(大学士)、恽彦彬(工部侍郎)、杭州人许庚身(光绪时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等曾为沈氏族人撰序传文多篇。另据《常州黄土岸沈氏族谱》(足征堂)载,始祖沈宗文,宋代自湖州迁常州城西黄土岸(今武进村前大沈家村),后世子孙分居周围10余村。清康熙年间有十六世孙沈先甲迁于奔牛街。奔牛昔有古天禧桥,为道光时乡贤沈绍虞(二十一世孙)发起重建,并倾囊资助建成,有碑文记其事。
有一支名为“晋陵志远堂沈氏”,先世世居吴兴东林,始迁祖沈震,宋时自东林徙居常州城内,后裔中有迁居郡东菱溪(今雕庄菱港)、马杭桥、邾桥、城西沈家桥(今属五星乡五星村)、白鹤沈家村(今属北港)等地,至今800余年,已衍为常州城西沈姓大族。
常州历史上较著名的沈姓人士很多。沈玑,明末武进栖鸾乡人(今武进村前)。入清后从洪承畴征黔滇,叙功授贵州安顺府推官。为官清廉,有政声。好著述,著有《观城县志》等多种传世。沈保靖,号品莲,清武进人,受业于李鸿章。咸丰年间举顺天乡试,授广西广绕九南道。光绪初擢升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奉朝命创办江南制造局,主持天津机器局、津榆铁路总办、造币局总办等,为我国近代工业创始人之一。其为官不忘著述,为文宗史汉,沉雄姿肆,有《怡云堂全集》24卷存世。沈步洲(1886—1932),城区人,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后赴英国留学,任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司长、代次长,我国近代教育家。
现代常州沈姓人士中多文化界、科技界精英:沈学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权,城区北直街人,西南交大教授,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会长。曾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台轮胎式挖土机的轮式底盘,为我国隧道挖掘和铁路施工机械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沈仁康,五星乡新露村人,广东文学院一级作家,著名诗人和小说家。沈国明,永红乡沈家村人,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多项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纳。沈国荣,武进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电力系统继电技术专家。
与沈姓有关的地名和遗迹有96处。抗日战争中著名的沈家大桥(武进村前大沈家村古石桥,横跨孟津河)保卫战,我军击退敌人七次冲锋,歼灭敌松岩十五师团1200余人,日本天皇昭和的一名亲属也被击毙。为纪念沈家大桥保卫战中阵亡将士,宜兴善卷洞建有碑亭,刻石门联云:“铁血洒遍圩塘村,白骨填满孟津河”。以沈家村、塘、桥为地名的有76个,西林有沈江家边村、沈刘家塘村,鸣凰有沈私坝村,罗溪有沈荣塘村,汤庄有沈家沟湾村,百丈有沈家丹村。
时间:2007-05-09 【来源:中国常州网】
分享按钮>>【沈姓名人】当代书法家----沈尹默
>>【沈尤一家】 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