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施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施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施福明:一个作家的长征路 已阅:4167 / 回复:5(楼主)

2006年,施福明写了一篇报告文学《一个人的长征》,获全国“华夏魂杯”大赛一等奖。而作者自己似乎不知道,其实他也是一个人在长征,这一年,身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的他落聘了伴随自己十来年的怀远县魏庄镇文化馆馆长之职。

  施福明,一位自学成才的乡土作家。淮河文化耳濡目染地让施福明从中学时代起便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落榜后,施福明常常自个儿在落日的黄昏中站在村边望着门前那条龙须小溪以及小溪对面的一片广漠土地出神,然后躲回简陋的房间里写作。由于家贫,没钱买稿纸,他就把文章写到旧报纸和用过的作业本上。多少次,家里人下田了,他还不知道。开头几天,母亲以为他因高考落榜而羞于见人,慢慢地就发现不对劲了。母亲担心他没病也会闷出病来,得让他出去散散心了。一个集日,母亲便叫他拎一篮鸡蛋去赶集,换点猪肉回来。鸡蛋卖了,买回来的却不是猪肉,而是几叠稿纸。父母目瞪口呆,哭笑不得。春去春又回,父亲将一把犁交给他:“福明,你把牛拉去使吧,我不能把这活干一辈子!”施福明面对一把沉重的犁,犹豫了,最后还是背犁牵牛走向了田野。至今,乡亲们还没有忘记这么一幅画面:一个小年轻抓着犁尾,牵着牛绳:“走,走呀!”一声声吆喝,牛就是不听使唤。歪歪扭扭,深深浅浅地犁了几米远,牛一急就把他拖翻到了水田里。“父亲让我使牛,我却被牛使了!” 施福明自我解嘲地说。

  迄今为止,施福明已发表各类作品280余万字。其中小说集《乡雨》、《鼓王传奇》、故事集《淮河民间故事》、《民间顺口溜》、电视剧《童心》等创作出版发行后影响较大,他也成了中国艺术家协会及安徽省作家协会的会员。读施福明的文章,你会觉得那语言是蘸着田园上的露珠和菜花的芬芳酿就的,它们取自父老乡亲的嘴边,又饱蘸深情和心中积淀的传统文化内蕴,三两句便调制出诗情画意。施福明,一位农村文化工作的拓荒者。为了文学,施福明做过建筑小工,做过推销,也做过小学老师……漂泊异乡,多年的打工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钱财,却让他开阔了视野,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自费参加作家班学习,自考中文本科。1986年春天,怀远县委、县政府以“特殊人才”破格录用他为魏庄镇文化站站长。


作者:施致远 (2007/3/7 14:28:08)   回复此贴
  回复:施福明:一个作家的长征路 第 1 楼

怀远县是中国花鼓灯之乡,如何弘扬被市场经济冲击的民族文化,为老百姓奉上可口的文化大餐,成了压在施福明肩上的一副重担。他走东家,奔西家,磨破鞋底,说破嘴皮,鼓动老艺人出山传技,劝说后生闺女拜师玩灯,在全镇先后组建了16个花鼓灯锣鼓小戏班子,每年演出近500场,观众近10万人。花鼓灯《村姑锣鼓》曾在华东六省一市民间歌舞大赛中获创作、演出两项一等奖。昔日沉睡的村庄沸腾起来,沉闷的家庭欢笑起来,科学热浪在田野涌动,文明之风在乡村荡漾。“浪子回头金不换”、“赌博大王变身科技模范”的典型比比皆是。施福明还用自己的笔,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观众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农村税费改革、计划生育、水利绿化、法制宣传都是他创作的题材。他自创科技小报《时光报》,免费向乡亲们提供科技种田、脱贫致富信息。在任文化站长的10多年间里,他把文化站从一个落后的“烂摊子”发展为“省优秀文化先进乡镇”。对有些干部职工来说,荣誉就意味着加薪和提干,可那么多耀眼的光环并没有使施福明的经济地位和政治上发生任何改变。10多年来致力于活跃乡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为家乡文化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热情的他流泪了……

  施福明,一位不能为自己维权的记者。由于自己的特长,施福明是多家报刊的驻地记者和党报通讯员,多年来他不但大力宣传当地工作,还理直气壮揭露社会弊端,为老百姓鼓与呼。他采写的农村青年教师崔海高后被追认为全省“十佳人物”和“优秀青年”;他采访的市人大代表周家良被秘密绑架案权益得以保护;他发现古墓群被盗,连夜赶写材料汇报给有关部门,挽回国家损失百万元……2002年,一位个体户向施福明反映工商部门吃拿卡要强行在孙巷村摊派消协证,他调查核实后准备曝光,当事方找熟人说情不成,竟放出话来,要给他颜色看看,放放血。报道还是如期出现在多家媒体上,为老百姓挽回了不必要的两万余元损失。施福明成了当地的“行风监督员”。由于这些监督给当地“抹了黑”,更重要的是当地派出所霸占了文化馆街道的馆址,他反映了不仅没讨回还被人给了"小鞋穿"因此,施福明的工作环境一度不是很好。2006年,在当地的乡镇机构改革考核中,当了十八年文化站站长的施福明意外落聘。他半夜走10多里地到父亲坟前大哭,那天雪下的好大,一杯黄土隔了阴阳两界,生死两重天,他在外头,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的父亲在里头。天上雪花飞舞,坟前花瓣飘零,那一刻父子总算团圆了。他苦恼呵,甚至想从镇政府边的发射塔上跳下,被乡亲们誉为乡村记者的他却无法为自己维权。


作者:施致远 (2007/3/7 14:29:11)   回复此贴
  回复:施福明:一个作家的长征路 第 2 楼

虽然施福明现在只是镇政府一名负责签到打杂的工作人员,但还是不忘自己热爱的文化工作,他正筹划着办一家个体青年书屋,目前,图书已到位500本。“我虽待岗不是文化站长了,但还要为青年人服务,不愧文化名人称号,要为更多的人提供文化服务。”施福明说。

  施福明,1972年生,安徽怀远县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中篇小说《鼓王传奇》在《人民文学》杂志社和鲁迅文学院举办的“新光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报告文学《一个人的长征》获全国“华夏魂杯”大赛一等奖,《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派记者来拍成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舞蹈《村姑锣鼓》获华东地区大赛一等奖。2004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称号;2005年被怀远县政府表彰为“优秀科技宣传工作者”。(作者:安徽青年报记者 石先来)


作者:施致远 (2007/3/7 14:29:39)   回复此贴
  回复:施福明:一个作家的长征路 第 3 楼

ok好样的!本家!您继承了祖宗的优秀传统.

作者:60.178.48.* (2007/5/10 22:17:22)   回复此贴
  回复 1:一个作家的长征路 第 5 楼

好消息

  各位施氏族人:新年好! 数字蚌埠网站有个安徽施氏网的博客http://ahshinaianhouyi.233000.com/是施耐庵后裔著名农民作家施福明办的,主要纪录了施氏来源及全国分部,请施族关注、点评、指导,希望我们办得更好!


作者:117.65.79.* (2009/1/21 19:24:28)   回复此贴
  回复 1:一个作家的长征路 第 4 楼

好消息

  各位施氏族人:新年好! 数字蚌埠网站有个安徽施氏网的博客http://ahshinaianhouyi.233000.com/是施耐庵后裔著名农民作家施福明办的,主要纪录了施氏来源及全国分部,请施族关注、点评、指导,希望我们办得更好!


作者:117.65.79.* (2009/1/21 19:24:2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施氏论坛  执行时间:1,625.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施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