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盛承同宗】山东省淄博市盛氏探源

    中华成氏网 2012年7月3日 淄博盛建华


山东省淄博市盛氏探源为庆祝山东省淄博市盛氏统谱续修10周年,特将本人寻根问祖的一点收获和体会发表出来,供各位宗亲参考。盛氏系出姬姓。姬姓源于黄帝。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因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也姓姬。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其得姓者十四人,得十二姓。即: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儇、依。黄帝正妃嫘祖所生二子,一曰玄嚣,二曰昌意。玄嚣得姬姓。周文王姬昌就是玄嚣的后裔。据史记记载从黄帝到周文王的世系是: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高辛生后稷,是为周祖。后稷生不屈,不屈生鞠。鞠生公刘。公刘生庆节。庆节生皇朴,皇朴生差弗。差弗生毁渝。毁渝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祖类。公祖类生太王亶父,亶父生季历,季历生文王昌。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周朝建立后,通过对其分封诸侯采邑和领地又衍化出了上百个氏,如周、王、文、武、杨、刘、毛、鲁、毕、田、成、盛、等。盛氏得姓始祖和主要来源有三:其一,周文王第七子叔武封于郕,郕国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公元前686年为齐所灭。其后人有以郕、成和盛为氏者。山东嘉祥县有一部分盛氏宗亲说他们的先祖是叔武,并且将姓盛的盛读作cheng,可能就是这一支的后裔,其二、周文王庶子召公奭,因助武王伐纣有功,先封于召,后封于燕,其支孙和满在周穆王时得一块领地,称为盛邑,随后建立了盛国,盛国在今山东泰安一带。公元前686年也为齐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湖北黄石铁山盛洪卿村盛氏就是这一支的后裔。召公奭后裔还有一支以召公名为氏,成为奭氏。到了西汉元帝刘奭时(公元48年),因避元帝讳,又将奭氏改为盛氏。如北海太守盛苞(一说为盛伟)。其三、周文王第十八子(一说为二十八子)樊寉封于盛,是为盛国,樊寉下传十二代,到大材公这一代时犬戎作乱,周幽王被杀,周平王继位。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西安迁都洛阳,大材公也随之而到东都,子孙遂处于黄河和洛阳之间,盛国之民,为记住自己的出处,都以国名为氏。这一支人口多,分布广,浙江盛氏、湖南盛氏、湖北盛氏、江西、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等地的盛氏和我们淄博盛氏,基本上都是这一支的后裔,浙江新昌盛氏族谱和石唐盛氏族谱等对此都有记载。浙江新昌京公后裔盛兴江宗亲曾多次将从族谱上摘录的部分盛氏先祖的世系在网上发布,资料显示:盛氏始祖是周文王之子樊寉。十二世祖是大材,二十七世祖雍,三十一世祖吉,仕汉朝廷尉由江南金陵迁广陵。五十一世祖昉,五十二世祖彦,字子翁(371—420),东晋官至侍郎小中正得称郡,盛氏广陵郡自公始。六十一世祖兴贤,六十二世祖彦师,唐初虞城人,葛国公、武卫将军、宋州总管。六十八世祖守仁。七十一世祖升和,七十三世祖有积,字唐处,仕吴越国余抗县令,七十四世祖铛(904—971)初居虞城,仕吴越国余抗县令,浙江盛氏始祖。七十六世祖豫,仕吴越国检校太傅,后归宋。豫公有三子,长子京,次子度,三子广。七十七世祖,京、度、广三公。京公字公望(970—1017)有一子佩,佩公字遵甫,号梦觉子(990—1032),仕新昌知县,为迁新昌始祖。佩有三子:孝恭、孝先、孝勤。度公字公量(973—1045),北宋端拱二年进士,出使西夏绘图献宋真宗,官枢密院事,任资政殿大学士,景佑二年拜为参知政事,宋史有传。墓葬余抗黄山,人称宰相坟,度公有三子,长子佺、次子伦、三子俊。广公字公通,有一子倬。七十八世祖佺公字山甫,子孝廉(79),孝廉任校书郎,字宣(宝盖下面一横)。七十八世祖伦,字申甫,仕兵部郎中,知湖洲事,再知安吉事。子孝周79世,知宿州事,又知通州事;孝周子三:中和、中立、中正(80世),78世祖俊,字崇甫,子孝贻79世,孝贻子人才(80)人才子三,邦彦、邦泰、邦年。邦彦子德恭(82),由钱塘迁兰溪石塘始祖。京公后裔主要分部在浙江,以新昌县最多,已传三十九代,上万人。度公后裔在浙江、湖南、江西、江苏、安微、湖北、云南、四川、山东等地均有分布。广公后裔分布情况尚不清楚。山东淄博盛氏与湖南石门盛氏都是度公的后裔。湖南石门盛忠中等宗亲在网上发布的族谱资料说,湖南石门盛氏首修谱载,远祖度公,奉使陕西,二子从行,后公与一子申甫(伦公)还朝,留一子(一说为佺公)于陕,数传(一说为八传)至德公、庸公。德公随明太祖征战有功,授南京右卫所千户,累升武节将军,德公因弟庸公,明建文时,领兵拒燕,封历城侯,平燕将军而受明成祖疑,致使德公受牵连。至宣宗复其长子旺袭父职,授南京右卫所。仲子华,字从龙,陕西西安府咸宁县马巷口人,明宣德三年(1428年),在其兄旺公保奏下出任湖广九溪卫添平所细沙隘正百户,谱尊为石门盛氏一世祖,现已传二十七代,一万八千余人。常德、桃源、利慈的盛氏也是华公的后裔。据说2005年已与石门盛氏合谱。 =============================================== 山东省淄博市盛氏探源第二部分 盛庸是我山东淄博盛氏、济宁微山盛氏、江苏常州毗陵盛氏,湖南汉寿军山盛氏﹑江西乐平市临港乡下堡村盛氏和湖北洪湖等地盛氏的共同先祖。淄博盛氏族谱载,我盛氏明初出烈臣庸公,因永乐事变,其不改臣节,范于患难之中,后世子孙不敢在家居住,无奈迁于武定府惠民县南营庄。明万历三年(1575年)先祖聪公兄弟三人,又迁于淄川城北吴家庄(现周村区南郊镇青龙村)。曾祖瑞廷公、高祖伦公、太高祖孔吉公乃留在惠民县南营庄。数年后,二叔祖大才公及后人,迁居新城张店,后又分布于南定、桓台。三叔祖宗义公及后人迁居后辛庄,后又分布于南博山、马公祠、太河等地,始祖聪公及后人乃居于吴家庄,后又分布于苏孔村和东河洛弯村,淄博盛氏现已传二十代,数千人,分布于周村、淄川、张店、博山、桓台等区县。济宁微山县马坡乡盛楼村的盛氏族谱载,盛氏始祖五子,始祖父盛庸,明永乐年间,武将侯位,领二子。始祖母领三子,永乐二年来盛楼村定居,长子醇、次子良、三子善。江苏常州毗陵盛氏族谱提要载,一世祖庸,明史有传,自广陵迁居金陵,子延三复自金陵迁居武进城南花墅里,为本族始迁祖。湖南氏族源流关于汉寿军山盛氏的简介说,始祖庸公任明都指挥之职,派衍江西,传至儒杰公,明永二年迁居汉寿县。湖北洪湖盛氏族谱载,湖北洪湖盛氏是盛庸长子盛监的后裔,500多年前因逃荒从江西迁至湖北洪湖。江西省乐平市乐港镇里汪村网站,曾发表一篇题为《盛庸—历城侯平燕将军》的文章,文章说,盛庸字世用,元元统二年(1334年)出生于江西乐平县临港乡下堡村,一个世代务农之家。朱元璋在江西乐平招募兵员时,毅然应征,以“善骑射、明春秋、骁勇、有胆量”,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历任百户、千户,朱元璋登基那年(1368年),官封都指挥。朱元璋死后,其长孙朱允文继位。此时明王朝内部发生了一场争夺王位的重大事变,史称“靖难之变”。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仗着兵强马壮,举兵抗旨,打着清君侧为国靖难的旗号,率兵南进,建文帝下旨讨燕,盛庸以都指挥身份从征燕王。建文二年(1400年)盛庸与山东参政铁铉,巧用诈降计败燕师于济南,盛庸乘胜追击,燕王逃回北平,余众皆溃散,十余座城池随即收复,捷报传到南京,建文帝下旨封盛庸历城侯,拜平燕将军,授总兵官之职。命统领各路兵马北伐,又大败燕师于东昌。建文四年(1402年),各路讨燕军连遭败绩,燕军直逼京城,朱元璋外甥李景隆开城门迎接燕王进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去向。燕王进京后,屠杀了大批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对盛庸却没有追究,仍封历城侯,命住守淮安。永乐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称帝,史称明成祖。御史陈瑛,待人奸险,为邀功讨赏,弹劾盛庸“怨望有异图”,成祖遂下旨,将盛庸削爵,悲愤之中盛庸自杀,终年70岁。盛庸死后不久,朝廷宣布为冤案,恢复名誉。盛庸儿子盛震,字伯震,封为振威将军,永乐二年下旨其孙盛瑜尚建文帝女信阳公主。授河南中护卫,加荣禄大夫。至今下堡村还可看见驸马坊遗址。从网上查了一下,江西乐平临港乡下堡村及周围村庄确有很多盛氏宗亲。不知庸公或庸公先祖什么年间从陕西迁到江西乐平的。庸公后裔是在庸公受迫害全家受牵连,子孙后代不敢在家居住的情况下,仓促迁移的,迁移后,又没有条件联系和沟通,因而祖谱记载,不够祥细,致使我们至今尚未完全理清庸公上下的部分世系。从黄帝到周文王是十九代,从周文王之子樊寉到度公,是七十七代,从度公长子佺公到庸公是八代,从庸公到淄博盛氏从惠民迁入淄博的三位始迁祖聪公、大才公、宗义公约六代,从三位始迁祖往下整二十代。综上所述,我盛氏是出于姬姓,源于黄帝。根在周文王之子樊寉建立的古盛国。始祖是樊寉,七十七世祖度公、伯祖京公、叔祖广公。八十五世祖庸公、伯祖德公。淄博盛氏三位始迁祖聪公、大才公、宗义公约为九十一世祖。以上看法当否,请各位宗亲指教。

                      山东淄博市盛氏十六世孙 建华 二00八年四月三日

 


分享按钮>>世界排名港大比北大清华好
>>【成盛承同宗】盛氏世系(1——80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