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网新闻】——万氏历史渊源介绍

    中华万氏网 2015年11月16日 万幼斌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我们都姓万  相聚大武汉——万氏历史渊源介绍

                                          万幼斌

  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按照这次联谊会的议程,让我介绍我们万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受命之始,我是感到诚惶诚恐,因为在座的各位宗亲都很了解,特别是许多参加过本支或多支联修谱牒的宗亲,对我族的历史渊源可谓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恭敬不如从命,我觉得我责无旁贷应该讲,而且还要敢于坦诚直言,秉笔直书;勇于抛砖引玉,甘当靶子;善于平等交流,求同存异。这是我的性格,也是一个军人的直率。当然,要真正讲好、讲清、讲透、讲明白,那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万氏不同于孔孟曾颜四大家族,他们共奉一个祖宗孔子圣人,一个世系清晰明了,一个辈伦贯穿到底,一部宗谱常修常新。就拿他们的辈伦来讲,都是皇帝钦赐、政府颁布。洪武年间年10个字:希言公彦永,宏闻贞尚衍;乾隆五年10个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道光十九年10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到了北洋政府又增加了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赐世绪昌。不仅如此,而且《史记.孔子世家》对孔姓的渊源记得非常详细,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无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避,奔鲁。”而我们万氏就没有孔孟曾颜四大家族这样如此幸运,因为我们万氏是一个史说多源,而且还与外姓、外族、外邦同源共祖的氏族。千流万派,总归一源;枝繁叶茂,不离一本。我们万氏的历史渊源脉络还是很清晰的,还是能讲得清楚的。今天从何处讲起呢?我只好从我写的,刚才大家听到的《万氏族歌》的歌词顺序讲起。这首族歌作于2010年8月,当时是为5省16个县200多个门庄合修的《万氏大成宗谱》所写序言的赞。原稿很长,后来改成族歌进行了高度浓缩,此歌的第一段就是写我族的历史渊源。前四句是:“盘古开天,诸姓百强。有我万氏,源远流长。”这表达的是,自从神话所讲的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大地逐渐有了姓氏,我们万氏到当代位列百强大姓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们万氏在全国排名第86位。到了2012年,袁义达、邱家儒合编的《中国400大姓》显示,我们万氏由全国的86位降到第92位,总人口大约有25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19%。 2013年我曾与邱家儒先生一起面对面聊过,从他那里得知,此书的资料来自于国家公安部全国人口户籍管理部门,所有数据是真实不虚、确可信据的。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明朝时期,我们万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120位以外。当时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浙江,这三个省万姓大约占万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在四川、江苏、安徽,这三省集中了万姓总人口的23%。江西为万姓第一大省,占万姓总人口的26.7%。从明朝至今600余年,我们万姓人口由12万增到254万,增长了21倍多,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余年,万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三省,大约占万姓人口的39.1%;其次分布在江苏、河南、湖南、安徽、山东、贵州、重庆,这七个省市集中了万姓总人口的38.2%。江西为当代万姓第一大省,占万姓总人口的15.8%。比起明朝时下降了10.9%。这是因为明清时期江西万氏有许多迁往了两湖,两湖又充填四川所致。现在全国万姓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历史上的先秦时期,万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两汉至唐朝,万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北方和中原。唐朝以后,万姓已经进入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以及两广地区和福建,最终聚集在长江流域,形成当代的分布格局。宋朝时期,万姓主要分布于江西和浙江地区,万姓主力已经离开了北方。宋、元、明600余年,万姓人口主要向江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长江下游地区万姓人口聚集区。从明朝至今有约600余年间,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地区向中原、华北出现强劲的回迁。万氏历史渊源介绍 (二) 《族歌》再往下四句是:“黄帝后裔,薪传文王。远祖公高,泽被八荒。”大家知道,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历史传说炎黄两族还曾发生过三次大的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朝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这只是一个大概念而已,如果具体所指,我们万氏则是黄帝的后裔,姬姓。大家知道,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后,历史经历了夏朝、商朝,薪火传至了周朝。周王朝的奠基者是周文王,姬姓,名昌。公元前1046年,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了周王朝,追尊他为文王。更有趣的是,许多家族都自认为是周文王的后裔。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时,就自称武家为姬昌后裔,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据史载,我们万氏的远祖是毕功高。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的异母弟弟,本名姬高,又称毕公、毕公高。毕公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又与其兄周公旦、召公奭(音“市”)等辅佐武王进入商都,建立了周王朝。周王朝实行分封制,毕功高被分封到毕地(亦称毕陌、毕原,在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陕西西安),建立了毕国,爵位为公爵。“公侯伯子男”五爵中“伯爵”居首,可见毕功高位尊权高。周武王死后,其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毕公高又与周公旦、召公奭等一起辅政。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君位,这时周公旦已死,就命令毕公高和召公奭率领诸侯辅佐太子继位。由于毕公高等人的辅佐,使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时期,天下安定,史称“成康之治”。因此,历史上对毕功高的评价甚高。司马贞《史记索隐》对毕公高的评价是:“毕公之苗,因国为姓。大名始赏,盈数自正,胤裔繁昌,系载忠正”。所以,我在族歌中用了“泽被八方”四个字赞颂了远祖毕公高的功德。由于毕公高的儿子较多,且分封到了多国,所以毕公高后裔的姓氏就有了毕姓、魏姓、潘姓、冯姓、令狐姓、庞姓等。这也是我所说的我们万姓与外姓同源共祖。《族歌》再往下两句是“始祖毕万,圣德皇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万姓的受姓始祖,史说有二个,一个是芮伯万,一个是毕万。按年代来讲,芮伯万要早于毕万,但就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万氏家谱,几乎所有的都称之为毕万的后裔,只有极个别的说是芮伯万的后裔,还有极个别的笼统称之为“芮伯万、毕万的后裔”,例如,江西《秋溪祠堂序》。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查看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找出个所以然。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历史记载芮伯万“因宠姬过多,被母驱逐”,名声不大好听,后人羞于以他为始祖。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而已,不能作为依据。当时,因为一起联修的五个省各宗支老谱都是追溯毕万为受姓始祖,所以歌词就只写了始祖毕万,没有写芮伯万。这里特别给各位宗亲作一解释。据有关历史资料,我们万姓的来源有多种,我把它概括成“24411”: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公开公证】世界何氏总会永久性会址官方指定捐资账户账号
>>【赵氏网新闻】疾病无情,人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