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叶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叶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建议给叶义问建个“忠简亭” 已阅:4093 / 回复:5(楼主)

建议给叶义问建个“忠简亭”


寻迹义问公·及提议


嫡祖义问公,字审言,生于公元1098年,居严州寿昌县西之富峰。宋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初仕江西饶州(上饶)教授兼攝郡事。时饶州地面岁旱,公未奏自开常平仓米以赈灾民。后升知江宁、江州(江西九江)通判。义问公丹心保国,不为秦桧权贵所胁,秦死诏升为殿中待御史,迁吏部侍郞,又拜同知枢密院事(使),“佐天子,执兵权”。在抗金战场上,帝命义问督江淮军,并书“义问到处,如朕亲行”八字于旗,获采石之大捷。1163年孝宗即位,封义问为新安郡侯,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观。公因清廉于政,祖地无屋可居,又无资建以新宅,致仕后,寓居西安(衢州)石室街之烂柯山南庵,以终天年。清风亮节,谥“忠简”。

嫡祖义问公,清政于民,丹心保国,在《宋史·列传》、《宋史·高宗本纪》、明万历年间续修《严州府志》、民国《寿昌县志》、民国六年《西安县志》等书刊一一录入在案。诸多的《叶氏宗谱》中,皆有义问公生平事迹简要记载,当为叶氏宗亲之荣,更应以祖之德行,立足本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开拓进取,贡献自己的一份赤诚之心!

2004年续修丁塘《夏沈叶叶氏宗谱》时,我才接触、喜欢上探索叶氏源流世系的。在空闲时间里,四处奔波,搜寻义问公的史料。虽然诸多刊籍中皆有记载,那都是几家之言,尤其是公之归宿,看似明白,实也虚茫。明万历续修《严州府志》中载:“叶义问,字審言,寿昌人,登建炎二年进士第,慷慨大节,为小官,即疏。时相姦邪,分教上饶,护即辄发常平米赈饥。高宗器之,擢侍御史。绍兴二十九年,为史部侍郎。时相主和,议兵偹寖。义问奏有备无患,请防海道,守淮甸遗, 卒严斥,练军牧马,此六者今日急务。卒行,则不及预备,则有余。寻除兼尚书,升枢密院同知,使金还。进枢密院事。三十一年,金主亮窥江,上命视师江淮。御书:“义问到处,如朕亲行”八字於旗,以赐之,遂有采石之捷。孝宗即位,封新安郡侯,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义问虽登政府,所得俸禄尽同故人贤士,无资治第,寓衢州庵舍,以卒,谥“忠简”。民国六年《西安县志》中述:叶义问寄寓城南二十里,石室南庵。又述:宋资政殿学士,新安侯郡,谥忠简叶义问墓,在城西五里嘉庆乡。公之政迹当以书载佐之,无须多加议说,有“忠简”谥号足矣!

公之世系,支脉渊源,之前曾有二说,有说是硕公之裔,有说是俭公之后,各自的宗谱中都说的有根有据。谁为真,谁作伪?一时难以辩识。

该从义问公裔孙寻找线索证明,是一条比较好的捷径。几经步履公之故里寻证,(今建德市李家镇舒家村),收效甚微。祖地叶氏宗亲屈指可数,叶氏宗谱残


作者:122.229.64.* (2009/8/9 21:47:39)   回复此贴
  回复:建议给叶义问建个“忠简亭” 第 1 楼

损难判,祖地觅亲无果,当另寻途径。有幸参阅2008年建德市政协编撰的《建德姓氏》一书时,发现叶姓一章中,书载兰溪市叶岗坞村、夏沈叶村叶氏,始迁于寿昌富峰社墈,为宋代叶义问之裔。这资料太重要了,如获至宝。去叶岗坞考证,我相邀宗亲若干人,亲驾汽车,赶往叶岗坞。亲见该村清末所续修的叶氏宗谱。虽然纸黄页碎,但尚能考清源流世系。上载:桥公为硕公之裔,系硕公之二十六世孙。又载:叶氏第四十四孙,硕公第二十世孙,承露公以进士仕严州府,其长子伯祥之三子仲景,迁居寿昌县邑西九都富峰社墈,仲景四世孙胜恩之四子义问。谱又载:义问三世孙九皋,迁居兰溪西北瑞山乡,居丁塘山麓,是为后叶,今夏沈叶村。九德迁居兰溪西之杨岗坞,即叶岗坞村。叶岗坞村清末所续修的《叶氏宗谱》,源流世系清晰可甄可辩。理顺源流世系,寻迹义问公有了根据,而后依据书载史料,再觅义问公致仕后之归宿,这是我们叶氏裔孙之责!
石室在何方?南庵又在何处?我又邀宗亲长辈,驶车奔赴衢州。城南二十里?往南行吧!在通往黄潭口水电站的途中,真得找到了石室街。在石室街公安派出所的帮助下,走访了村中诸多耆老,查看当地的宗谱记载。原来南庵之地,系石室街的一处名胜古迹,围棋古地烂柯山麓。山麓之下有一古刹,那便是记载中的“南庵“。南庵古时曾佛道两家相济所有,而今为地藏殿,三进寺院今仅存后进完整。前二进夷为平地。此间,找到了当年义问公寄寓时饮水的古井!是山,是庵,是人,是仙,仿佛又重温了义问公的简朴形影,那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
义问公为政清廉,两袖清风,他心中想的是社稷大业,百姓安危,唯独没有考虑自己。致仕后,家无舍,只有寄寓他乡,南庵之中以终天年。公为我荣,公为我敬,公之品行流芳百世,佑我叶氏永为中华之望族!
据目前查实,我村为义问公后裔最大的集聚地,做为后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去发扬义问公的“忠简”精神,让其高贵的品德得以弘扬,为了抢救和保护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人建议在我村建造“忠简亭”,并恢复先人在族谱中记载的吾祖始发祥时开掘的“后叶井”,让先人安息,让后人奋起,让义问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希望广大有识之士予以支持。谢谢大家。

作者:122.229.64.* (2009/8/9 21:49:19)   回复此贴
  回复:建议给叶义问建个“忠简亭” 第 2 楼

义问公传•之二


叶义问字審言寿昌人登建炎二年进士第慷慨大节为小官即疏时相姦邪分教上饶护即辄发常平米赈饥高宗器之擢侍御史绍兴二十九年为史部侍郎时相主和议兵偹侵义问奏有备无患请防海道守淮甸遗 卒严斥练军牧马此六者今日急务卒行则不及预备则有余寻除兼尚升枢密院同知使金还进枢密院事三十一年金主亮窥江上命视师江淮御书义问到处如朕亲行八字於旗以赐之遂有采石之捷孝宗即位封新安郡侯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义问虽登政府所得俸禄尽同故人贤士无资治第寓衢州庵舍以卒谥忠简

录明万历续修《严州府志》
乙丑年五月


作者:122.229.64.* (2009/8/9 21:54:47)   回复此贴
  回复 1:回复:建议给叶义问建个“忠简亭” 第 3 楼

义问公传•之一


叶义问字審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姦为饶州教授攝郡岁旱以便宜发常平米振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樞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之法俯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復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杀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录《宋史•列传》
乙丑年五月


作者:122.229.64.* (2009/8/9 21:55:18)   回复此贴
  回复:建议给叶义问建个“忠简亭” 第 4 楼

义问公传·之三

叶义问《宋史本传》字審言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为饶州教授攝郡事岁旱以便宜发常平米赈民迁知江宁县寻通判江州忤桧罢去桧死召擢殿中侍御郎寻拜同知樞密院事金有犯边意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金主亮果南侵命视师已而亮死师退义问还朝请罢职《严陵志》孝宗即位封信安郡侯卒谥忠简《广舆记》金主亮窥江上命义问视师淮上御书义问到处如朕亲行八大字赐之《旧志》公所得禄尽周故人贤士无资治第晚以奉祠寓衢卒於南庵长子衡仕至九江守多善政。

宋资政殿学士新安郡侯谥忠简叶义问墓在城西五里嘉庆乡


录民国六年《西安县志》

乙丑年五月 


作者:122.229.64.* (2009/8/9 21:56:55)   回复此贴
  回复:建议给叶义问建个“忠简亭” 第 5 楼

据我父亲回忆,叶义问在建德李家的墓他们一直只知道是祖坟,在建德唯有我们沙墩头的叶氏后人四五十年代还每年正月跑很多路祭祖,后来文革,就不兴去了。我祖父辈祭祖也是从曾祖辈传下来,根本不知到是哪一位。还有两处祖坟当时父亲和伯父两人每年也去,后来被当地人“改造”了。

作者:218.109.193.* (2009/10/11 20:54:2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叶氏论坛  执行时间:273.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叶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