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郦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世系字第   新闻热点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民情风俗   青史留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让我们架起中美两国之间宗谱合作研究的友谊桥梁 已阅:2957 / 回复:3(楼主)

我华夏大地,每个地方,往往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底蕴,这从一个地方的别称可以折射出来。绍兴,又称会稽;诸暨,别称暨阳,有这一条母亲河流,叫做浦阳江,又称浣江。

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在越国古都诸暨,那位农家少女西施,在江边浣纱,因此这条江水叫做浣江。如此,浣江也就作为诸暨的代名词了。

吴越战争之后,过了一千六百年,到了南宋初年,由于金兵进犯中原,郦文绍保护宋高宗从中原渡江南下。随后,文绍被册封于越州,今绍兴市区。

文绍公和夫人王氏去世后,四子分居各地:长子嵩,留居会稽;次子坊,迁居兰溪;三子元亨,迁居暨阳;少子道亨,迁居天台。他们的后裔分别在各地繁衍生息,遍及江南乃至全国。

嵩的后代居住会稽境内,至今已知七个村落,记录这一支世系的宗谱叫做《会稽郦氏宗谱》,堂号“长揖堂”。坊的后代居住兰溪境内,至今已知三个村落,记录这一支世系的宗谱叫做《兰溪郦氏宗谱》,堂号“枕湖堂”。元亨的后代居住诸暨境内,至今已知一百三十多个村落,记录这一支世系的宗谱叫做《浣江郦氏宗谱》,堂号“永思堂”。道亨的后代居住台州境内,至今已知一个村落,记录这一支世系的宗谱尚未发现,堂号不详。

当年,《会稽郦氏宗谱》印了三套,分别保存在郦家埭、韩家溇、孙端;《兰溪郦氏宗谱》印了两套,分别保存在井塘下、郦村;《浣江郦氏宗谱》印了六十套,分别保存在玺五派、景三派、景八派、景二派、景五派、景七派、志一派、志四派、曾十派、曾十一派,多达六十个村落,唯有景四派迁居湖南邵阳、武冈、通道,难以联系。


作者:郦林春 (2009/10/31 22:40:55)   回复此贴
  回复:让我们架起中美两国之间宗谱合作研究的友谊.. 第 1 楼

十年动乱期间,诸暨的宗谱绝大部分被烧毁,如今在上海尚存半套,北京尚存两套,义乌尚存半套,而诸暨本地只找到一套,极为珍贵。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一套,诸暨方面的内容就全部有了。

兰溪方面的宗谱目前在杭州修补,等待日后消息。

至于会稽方面的宗谱,同样经历很大的周折。1941年4月,日寇侵占绍兴,疯狂烧杀抢掠,三套宗谱被抢走两套。洋鬼子要统治中国,必须要了解中国人的资料,才能掌握我们的内情。那年12月,日寇又进攻美国珍珠港,美国恼羞成怒,同日本大开战火。

到了1945年8月,美国打败日本,占领东京,其中一套《会稽郦氏宗谱》被美国人掠走了。此后,国民党、共产党在大陆交战数年。到了1949年4月,解放大军渡过长江,国民党退往台湾,绍兴的最后一套《会稽郦氏宗谱》也被搬运到台湾了。

至此,绍兴境内的《会稽郦氏宗谱》一套也没有了。一套日本、一套美国、一套台湾。至于记录平水镇峨嵋山的《会稽郦氏宗谱》另作别论。

不过,这倒也好,如果《会稽郦氏宗谱》留在大陆,经历十年动乱期间,必然全部毁灭!诸暨那么多套《浣江郦氏宗谱》,只保护下来没几套,本土只有一套;会稽只有三套,谁能保护得了?留在海外,至少资料还在。


作者:郦林春 (2009/10/31 23:29:17)   回复此贴
  回复:让我们架起中美两国之间宗谱合作研究的友谊.. 第 2 楼

直到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那天,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有一位美籍华人李女士从美国来到中国浙江慈溪,她是掌管美国总谱档案的权威学者。我和族弟事先得到诸暨老乡透露的消息,火速赶到慈溪,见到了李女士!

中美双方人员共聚一堂,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举行了友好的会谈,双方最终达成共识,作出如下决定:

1、美方答应中方的要求,将《会稽郦氏宗谱》分批复制给中国,但是不得把资料随意公布出去。这是关系到版权问题,否则,美方将停止继续提供资料。

2、中方将陆续提供新出版的绍兴、诸暨的宗谱,既能让美方继续研究,又能防止中国再次发生动乱,美国可以替我们保存相关资料。

3、美方和中方将正式建立宗谱研究合作小组,加强两国宗谱研究的横向联系。

会谈结束后,双方代表合影留念。

目前,美方已经分五批向中方提供了全套《会稽郦氏宗谱》的资料。


作者:郦林春 (2009/10/31 23:29:27)   回复此贴
  回复:让我们架起中美两国之间宗谱合作研究的友谊.. 第 3 楼


作者:124.91.100.* (2009/11/2 9:34:2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郦氏论坛  执行时间:972.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