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郦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世系字第   新闻热点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民情风俗   青史留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闯荡江湖,搏击乱世——同春堂掌门人郦裕春传;附子志善、孙新桥 已阅:3905 / 回复:7(楼主)

在诸暨与富阳之间,连绵起伏的龙门山脉,群峰耸立,山崖幽深,松涛绝壁,气象万千。这里自古就是勇者摔打拼搏的战场,前有东吴大帝孙权虎视天下,后有国共两军并肩抗击日寇。

从诸暨县附九都赵公桥往北,经过萧山南部,向西绕过龙门山脉的余脉,不远之处就是风光旖旎的富春江。提起富春江,人们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富春江北岸,那座规模中等的富阳县城,每天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商船和马车,好一派繁荣的商贸景象!在富阳县城中心,号称头牌药店的王振和大药房,每天都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大老板王振和是个明白人,深知药店的兴盛离不开那个来自诸暨的小伙子郦裕春的努力,他提拔裕春担任大药房的掌柜,希望他能感念恩德,尽心管理。

在富春江南岸的中沙村,有一位道士王,名叫陈昌荣,因为从事道士行业多年,门徒众多,在富阳县有一定的社会影响,连县衙门都敬他三分。陈昌荣同王振和大药房常有来往,自然注意到店里这位年轻的掌柜。他见裕春英俊帅气,勤劳肯干,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联想起自己的长女已到出阁的年龄,应该寻找一位理想的佳婿,眼前这位来自诸暨的英俊青年,正是最佳的候选人。


作者:郦林春 (2009/8/22 8:46:17)   回复此贴
  回复:闯荡江湖,搏击乱世——同春堂掌门人郦裕春.. 第 1 楼

郦裕春,行复二千八百二十六,生于光绪十五年己丑正月廿九日申时(1889年2月28日下午),随三千〇五十一公(讳金樱,字玉堂)第五子;嫡母汪家坞李氏,生母石马坞俞氏;长兄李招,胞兄李炳、俞照、阳春,胞弟满春,姐妹俞郦氏、吕郦氏。

裕春自幼跟随父母居住诸暨县附九都赵公桥村;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江南发生灾荒,农村里到处青黄不接。那年裕春十三岁,几个兄嫂见家中经济窘困,嫌他在家吃闲饭,终日不给好脸色。裕春年少有志,决定自谋生路。经过一番打探,便离开家乡,前往富阳县城的王振和大药房,当了一个学徒工。

迁居富阳之后,裕春深知谋生不易,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因此,他在干活时总是主动上前,衣食方面并不计较,这种品行深得老板王振和的青睐,也得到其他同伴、乃至社会名流的尊重。经过十年拼打,王振和大药房已经成为富阳境内响当当的头牌药店。王振和深知用人之道,便让裕春当上大药房的掌柜。

那位名震富阳的道士王陈昌荣,常来王振和大药房作客,相中了这位来自诸暨的年轻掌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探访,陈昌荣决定把长女陈莲娟许配给这位英俊帅气、勤劳肯干的小伙子。那年,裕春二十七岁,莲娟二十六岁(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五月十九日寅时,1890年7月5日黎明)。


作者:郦林春 (2009/8/22 8:47:05)   回复此贴
  回复:闯荡江湖,搏击乱世——同春堂掌门人郦裕春.. 第 2 楼

裕春和莲娟的婚礼,于民国四年乙卯(1915年)在富阳举行的。婚后不久,陈氏怀孕在身,夫妻二人决定返回故乡赵公桥居住一段时间。民国五年丙辰(1916年),陈氏生下一女,取名先云。当时,家境并不宽裕,难以糊口,裕春决定和妻女返回富阳。他们经临浦水路,航行到富阳县城,继续从事大药房管理。

在清末民初,由于洋鬼子加紧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面临破产的境地。富阳县城西门外的小西路有一座扬清庙,附近有一家王振和大药房的分店,挂牌“同春堂”。老板聘请好几位医师经营,总是不见起色;见裕春经营大药房很有成效,决定让他独当一面,经营同春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同他进行协商。

老板明确告诉裕春:“同春堂交给你经营,不图金玉满堂,但求济世救民。本店起用你,是因为相信你的能力,今后如果亏损,本店并不责怪你;如果盈利,利润归你所得。”裕春感念老板的信任,正式在同春堂挑起了大梁。当时是民国七年戊午(1918年),裕春刚满三十岁。

民国八年己未(1919年),裕春和陈氏有了第二个女儿,取名阿水。此后数年,裕春本着济世救民的愿望,在同春堂治病救人。他在看病时不收诊疗费,在出售药品时也不图高利,因此得到贫民百姓的一致好评,而同春堂的生意反而日见兴隆,每天门庭若市。多年以后,人们都念念不忘同春堂。

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年),裕春夫妇有了第一个儿子,取名志善(履二千五百四十九)。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年),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儿子,取名志深(履二千五百七十三)。在这段时期,同春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裕春采用王振和大药房的泡制中药技术,既提高了药效,又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


作者:郦林春 (2009/8/22 8:47:57)   回复此贴
  回复:闯荡江湖,搏击乱世——同春堂掌门人郦裕春.. 第 3 楼

然而好景不长,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年),日寇发动了侵华战争。十一月廿二日(12月24日),杭州、富阳同时沦陷。国难当头,富阳县城的王振和,以及扬清庙的裕春,不甘心做亡国奴,都跟随难民一起流亡。当时的扬清庙一带,已经成为国民党军队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主战场。

那时侯,日寇为报复国军的抵抗,对扬清庙一带进行疯狂的“扫荡”。鬼子首先进行空中轰炸,很多民房被炸毁;随后,鬼子又进行炮火轰击,再进行烧杀抢掠。据老人们回忆,国军在鬼子狂轰滥炸的情况下,边战边退;难民们如同潮水一般从杭州、富阳方向往西面撤退,一直逃往山区。

鬼子进村后,放火烧毁所有民房,最后只剩下阳春庙的一根石柱子留存下来。

当鬼子纵火焚烧同春堂时,有一位老婆婆感念同春堂的仁德,竟不顾一切用水扑灭大火;鬼子见大火熄灭,返回来再次放火,又被老婆婆扑灭;鬼子第三次放火时,发现了老婆婆,要杀害她,老婆婆只得赶紧逃生。当大火熊熊吞噬同春堂的时候,旁边一堵风火墙竟然倒塌下来,将大火全部压灭,使得同春堂幸存下来。

那时侯,国军为了抗日,在庙山上面砍伐树木,建筑防守工事,漫山的树木几乎都被砍完,唯有一棵歪脖松树,因为上面有一个箩筐般大小的马蜂窝,国军不敢招惹,就没有砍伐它,歪脖松树得以幸存下来。

一根石柱子、一座同春堂、一棵歪脖松树,成为这次大扫荡的历史见证,成为富阳抗战史上有名的“三个一”。


作者:郦林春 (2009/8/22 8:48:45)   回复此贴
  回复:闯荡江湖,搏击乱世——同春堂掌门人郦裕春.. 第 4 楼

裕春和陈氏在山中临时组建了战时药店,为国军和难民提供医疗服务。谁知道,一场大火将临时药房全部烧毁。裕春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借助朋友高锡顺的鼎力相助,振作精神,再次恢复了战地药房,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在扬清庙重新建立同春堂药店。这已经是民国三十四年乙酉(1945年)的事情了。

抗战胜利后,裕春继续经营同春堂,直到民国三十八年己丑(1949年)富阳解放,他所经营的同春堂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了1956年,全国出现公私合营的高潮,裕春积极响应,把自己经营三十八年的同春堂的产业移交给人民政府,归供销社接管,改组为三桥药店。这年,裕春已经六十八岁了。

公私合营以后,裕春在三桥供销社的药店工作,直到1962年退休。共和国十八年丁未正月廿八日亥时(1967年3月8日21时许),历尽沧桑的裕春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九岁,葬于扬清庙的庙山。

2009年7月,当我们为了续修《浣江郦氏宗谱》,从诸暨专程赶到富阳,这座美丽的江南县城已经成为高楼林立的现代中等城市。沧桑巨变,人事已改,烽火狼烟何处觅,刀光剑影不再来。裕春公的孙子郦新桥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望的企业家,也许是前辈的基因传承吧。我们坚信,他赶上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企业兴旺,不会再像他的祖辈那样,苦苦拼搏在乱世惊涛中了……


作者:郦林春 (2009/8/22 8:50:01)   回复此贴
  回复:闯荡江湖,搏击乱世——同春堂掌门人郦裕春.. 第 5 楼

很好郦氏先辈多英豪,后辈共勉之!元

作者:60.176.82.* (2009/9/30 20:39:3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7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郦氏论坛  执行时间:2,570.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