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的三次感动

    中华晏氏网 2014年1月15日 学习时报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游宇明
  198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致电家居纽约的晏阳初,祝贺他99岁生日。贺词说:您一生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平民,给了众多美国人极大的鼓舞;通过寻求给予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以帮助,而不是施舍,您重申了人的尊严与价值;我对您通过给予平民更多的自由和机会来帮助他们摆脱贫穷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您是我们人类的颂歌,是你们同行的楷模……
  布什对晏阳初的评价并非过誉。晏阳初的所作所为贯穿了一个“善”字。这种“善”与晏阳初早年的三次感动有关。
  1903年,晏阳初还是一个13岁的少年,做塾师兼乡医的父亲把他送到了内地教会创办的华英教堂读书。在教会学校,他学会了唱歌和运动,更结识了对他一生很有影响的人——姚明哲牧师。姚牧师是英国人,也是这所西学堂的校长,他一人教数门功课:英文、数学、地理……他原本是测量员,因为反感当时一些来华传教士趾高气扬、瞧不起华人,于是放弃本业,从事神职,想以爱的教育,从根本上感召中国少年。姚牧师从不对学生啰嗦地讲说《圣经》,只是以慈爱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生活,细心照顾他们的一切。晏阳初对姚牧师的为人极其敬佩。此次感动使晏阳初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好人,干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晏阳初的第二次感动来自于姚牧师引介的传教士斯图尔特。晏阳初最初担任的是斯图尔特的翻译与助手。在工作中,斯图尔特发现晏阳初非常勤奋好学,决定推荐晏阳初到香港深造,并且不顾路途艰难,陪同晏阳初从成都转重庆经上海,最后抵达香港。从斯图尔特身上,晏阳初感受到的是一个人的牺牲精神。晏阳初后来回顾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象征基督的牺牲自我,以德报怨。”“与他一见,关系到我今后的生活与思想的发展。”
  1918年,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就以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的身份,去往一战的法国战场。那里有20多万挖战壕、救伤员的华工,晏阳初做起了这些华工的翻译。翻译之余,他替华工写家信。后来请他写家信的人越来越多,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创办了华工识字班。晏阳初在教华工识字方面动了许多脑筋,他先是在班上亲自教会一批人,然后又让这批人去教尚未识字的学生,循环往复,希望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为了扩大华工识字的成果,晏阳初创办了《华工周报》。某日,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大意是这样的:“晏先生大人:自从您办周报以来,天下事我都知道了。但是,您的报卖得太便宜了,只10个生丁,恐怕不久要关门。我现在捐出我三年的积蓄,365个法郎。”华工辛苦工作三年,只得到了365个法郎的报酬,然而为了支持晏阳初办报,他居然将这笔非常珍贵的钱捐了出来,晏阳初自然感动不已。他说:“我在法国,原想是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教育了我。”这次感动让晏阳初树立了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平民教育事业的志向。



分享按钮>>美国加州大学农业经济领域专家访问本香
>>【何氏网新闻】何昆云:教育始终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