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白锦春秋--侯尚培编撰 第 16 楼

车重先生传

    先生姓车,讳重,字匪轻,黔西内庄车家寨人,清朝雍正中岁贡生。少年聪颖,发奋读书,先后入私学和黔西州学读书,为州邑生,进而为廪生,年资望重进为贡生,喜为乡人办事。乾隆初,内庄人民议在文阁山修文阁塔而重振乡帮文风,公乐为助,遂与内庄人氏侯公正明、熊公赐封等七人带头行事,募得资金数百金,在内庄文阁山上修塔一座,五层,庙宇一栋,三大间,期年而成,并在此主持落成议事,为乡帮作出了贡献,先生居乡学该洽无所不究,晚岁教授于乡,弟子遂者百余人,未仕卒,子祖贻岁贡生,孙运璇、运珩、运珂、运珑皆州学生,曾孙纳川,在川,州学生,媚川廪膳生。以文教育乡民,勤奋耕读,后乡人有很多人成为廪生秀才,至此内庄文化盛于他乡,先生之功不可没,特作此文略记之传之不朽。

熊赐封先生传

    先生熊姓,讳赐封,生于康乾时期,内庄人,少年立志求学,入为州学廪生,年资望重进为贡生,为乡的硕儒。
    时乡人拟在内庄之文阁山建塔,庙宇一栋,先生力赞之,受乡人重托,同侯公正明、车公重等七人首任执事,经倡议募得数百金,期年建成石塔一座、庙宇一栋,为乡邦建设作出了贡献,后教友四方,从学甚众,内庄人文盛于他乡,先生之功不没者,特略记录传其德义,传之不朽。

举人曾嵩先生传

    先生曾姓,讳嵩,内庄曾家寨人氏,生于雍乾年间,年少聪颖,勤为读书,先后入黔西痒,文峰书院,获取廪生,乾隆已卯科贵州乡试举人,不乐官场,居家力学,教友四方,从学者众,附近人民前来求学络绎不绝,对振兴内庄寨之文风出力不少。
    乾隆三十九年,乡中重修黑神庙,先生力赞之,庙成,供唐代张巡、许远将军于庙宇内,改为忠列祠,后人延之。为纪念这次修茸,先生亲笔撰写传记碑文立于庙内,望后世之人保护,今仍存在,改作小学教室。

富户雷公永升传

    公讳永升,清道光咸丰时期木渣黑寨毛栗坡人,生卒未详。先祖雷公世元于清初由江西省吉安府丰城县入黔至水西,给垅卧安氏做裁缝,定居于此,子孙世居之,至公时已四代,代有隐德。
    公年少入私塾就学,刻苦攻书,多次应考未能如意,遂转课农商,由于管理有方,家庭渐富,把家庭移迁到毛粟坡,选址建房,在此严格教子课读,所生六子天章、天秩、天策、天序、天锡、天益。六子未中科举,均转作商,个个都是人材。经公分派,天章、天秩到大方瓢儿井开盐号,收购川盐;天策、天序到安顺经理盐巴销售;天锡、天益管理运输队从瓢井运盐经大方、织金盐道至安顺,马队有五至六念,每念十二匹马,共有50至60匹马驮盐。经过数年经营,获益良多,公及六子购置三岔土、垅卧、毛粟坡等田土数百亩,家业租谷200多石,并在毛粟坡建庭院四合院一座,修有石琅坝一块,经常在坝子晒银子。后兄弟分家,后人坐享其成,再没有出现大户,房子现已折损,只有石琅坝完好。


作者:222.87.69.* (2007/10/4 1:22:22)   回复此贴
  回复:白锦春秋--侯尚培编撰 第 17 楼

第二节   民国人物

省议员侯仲章先生传

    公讳肇铭,号仲章,以号行,举人知县廷珏公次子,生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少时家设熟馆,聘凹水名儒,拨贡陈莜溪先生执教。公学习勤奋,喜于诗词,后入黔西州学,取为廪生,随同侯公廷扬,丁公培之等到顺天府参加乡试未举,回乡继续攻读诗文兼学中医。
    公博览群书,精研典籍,吸取众家之长,不断实践,医术和诗词水平均大有提高。是时,有富户王仲襄在安氏的支持下,在煤洞山白坭田侯氏开基祖刘氏祖婆孺人墓后埋坟,“骑龙榨脉”,谁能忍受?肇铭公同廷扬公、廷修公、廷杰公、季美公等出面交涉无效,族人激怒,挖掉王家坟墓,王家告到黔西州府,暗贿知州,肇铭等公被抓入狱,经姻亲说情,廷扬公获释,肇铭等四人仍在押,且被判成重罪。肇铭公主动承担全部责任,减轻另三人之过,同时向省臬司申诉,因知按察使偏爱诗词,便选抄自己得意诗词十余首附呈。臬台阅申诉状和诗词后感到肇铭公是个人才,便调案件到省城亲审,白日公堂问案,晚上则请肇铭公到府中品茶、谈诗、唱和。在臬台的开脱下,挖坟案很快了结,肇铭等公很快获释。此后,肇铭公居住贵阳,既行医又以诗文会友,结交要求民主进步之士,约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加入自治学社(同盟会贵州支部),结识平刚、王文华、何应钦、周素园等名人,经常参与学社活动,为贵州的辛亥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民国初期,经新军管带(后为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介绍,公为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后为都督与省长)之女医逾顽症,刘赠彩幅一方表示感谢,彩幅上书“仲章医生留念”,中书“大国手”三个大字,下书“贵州督军刘显世赠”。随之又推荐肇铭公为省署医官兼南明中学校医,后当选为第一届贵州省议员。因公之关系、侯公廷佩、侯公伯猷、侯公肇文等得到南明中学就读。公每次回乡探亲,都积极为乡中办好事,曾协助办理育英小学,带头并劝乡中富户捐资帮助丁扬斌出外求学进取,扬斌也不负众望,后武任陆军少将,文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南京中央财经委员等职。公文才口才诗才兼优,在省之政界文界有声望,曾获存为西南驻京办事处代表(因两派斗争未去任)。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获荐为郎岱厅厅长,出席饯行宴会中遭政敌下毒,卒于贵阳,在贵阳、黔西官方都主持了隆重的追悼会,运回家乡,葬于荷花塘畔,享年四十八岁,遗留诗集《荷花诗抄》数卷遗世,其诗格律严谨,文笔稳健,气势豪放,不亚于贵州近代名诗,与同乡丁扬斌同称“白坭二子”。


作者:222.87.69.* (2007/10/4 1:23:51)   回复此贴
  回复:白锦春秋--侯尚培编撰 第 18 楼

廪生侯赓言先生传

    公讳廷扬,号赓言,奉政大夫侯公敦本次子,生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黔西州属黔兴里二甲侯家营生长人氏。
    公少时入学,与兄廷忠公同窗研读,学绩卓著,兄弟二人均取为廪生,时人称之“双碧”,青状年时,协助敦本公办理团务。曾同侯仲章先生、丁培之先生到北京顺天府参加过乡试一次,未录取,直到清亡,未再参加科举考试。公为人忠厚,乐于善事,待人以礼,对佣人和佃户均客客气气,受到乡民的好评和尊敬。
    民国初年,发生夏荒,饥民流浪,廷扬公动仁慈之心,倾数十年之积存,组织饥民,修抬轿坡至沙龙杉树林的石板路,凡参加劳动的人,不论大小,日发粮一升,直到新谷上市。
    公本不乐于官场,但乡民拥戴之情难却,也为办好地方之事务,出任民初保董和乡联保的联保主任数十年。在职期间,抱与世无争之态度,很少与上司来往,常据理直言,抵制不合理之摊派,尽力使乡民安居落业。民国初年出资支助丁扬斌外出求学等。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春,红军长征到白坭田地方,发动群众打土豪劣绅,公虽涉足官场,家庭亦富,却受到红军和“干人”的尊敬,称之为开明绅士,红军还与之交谈对时局和未来的看法。
    廷扬素喜诗词,常同侯仲章、丁扬斌、史秋萍等呤唱,留下不少诗文,可惜未整理印行问世,失于文革期间。公不仅注重对子女的家教,也重视乡民的教育,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同丁扬斌等倡道办学,在其弟廷模、子肇勋、肇衡等人的筹措下,是年办起了白坭地方的“农文小学”,弟廷模当董事长,公特为学校撰写校联:
    世界顿翻新,新礼新乐新教化;
    学堂初建设,设庠设校设矩规。
    公年过古稀时,自拟一幅挽联教育后代:
    “汝等在将来,承吾志俭朴持家,继承先人懿范;
    我今生去矣,愿尔曹勤耕苦读,方为孝子贤孙。”
    时人传曰,人生“三子”难求,但廷扬公却都得到,即年少有好老子敦本公,州之团总,诰封奉政大夫;中年有好妻子杨太孺人,贤淑;晚年有好儿子侯伯猷,民国时曾任县之一区、二区区长,任职有政声,次子仲权任本县白碧乡乡长。民国三十二年五月病卒,葬于内庄坡,乙山辛向。时县之文人史秋萍先生、丁扬斌先生前往悼唁。

    恭挽前清文林郎侯公讳廷扬(赓言)
    瑕想侯公,秉性温良。曾游泮水,远近名扬。
    后任公务,维持地方。为士林范,增家族光。
    年登耄耋,福寿无疆。寿逾古稀,鹤返仙乡。
    神依木主,驾归天堂。子孙奉祀,俎豆馨香。
                                姻侍弟  史秋萍敬挽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  吉日谷旦
    悼侯公廷扬联    丁扬斌敬挽
    昔年求学全力助;今朝归仙泪雨愁。


作者:222.87.69.* (2007/10/4 1:24:32)   回复此贴
  回复:白锦春秋--侯尚培编撰 第 19 楼

凹水拨贡陈筱溪先生传

    公讳绍濂,号筱溪,以号行。生于公元1858年,卒于公元1918年,州邑之凹水人。公幼年家贫,无力上学。九岁时,族兄陈绍诗在凹水桥头上设教,深感筱溪聪颖可造,便劝其入学,无学资,便免费入学,时公元1886年夏历三月也。
    入学后,筱溪如鱼得水,如苗得露。日读书文,夜诵诗词,课余习字,放学劳动,勤学苦练,孜孜不倦。因老师绍诗谆谆教悔,十一岁能作对,十二岁能作文,十三岁能赋诗。先生教学有方,筱溪诗文并茂。十四岁入黔西州学,十八岁进为廪生,二十一岁获拨贡。文盖五属,名扬四方。
    惜其入贡不久,左眼患病失明,遂断仕进之道,抱恨终身,曾赋诗叹曰:
    三尺龙门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
    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
    筱溪左目失明后不思宦途,决心从事教育,曾先后在织金沙桂洪府、松林侯府、白坭田侯府等地家族私学教学,门下弟子数百人。足迹黔西、大方、织金三县,桃李遍四方。辛勤授业解惑三十多年,为地方培养了不少人才,如松林的侯伯庄、侯伯琼廪生,凹水的陈德甫附生、白坭田人省议员、同盟会员廪生侯仲章,城关、沙窝区区长 侯伯猷、留学贵阳南明中学的侯肇文、名士丁扬斌等都是筱溪门下的高徒,他所教弟子中,获功名者二十余人,可谓数百徒众,二十余贤。
    筱溪先生对学生循循善诱,以“一片婆”的慈母心教学育人。其《师道立则善人多》一诗可知其意。
    德薄意慢主讲科,知而不解困若何。
    虽无旷见益诸子,唯有居心一片婆。
    笔种砚田非上上,含英吐秀务多多。
    一声木铎惊遐迩,满座春风鼓泰和。
    他常向乡人说:“积钱千万,不如育人,育人成才,乃圣人之德也”。为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自编《蒙童须知》和《蒙童对联》。
筱溪先生在松林教学,遍览松林景致,曾作诗数首,其中一首写松林形势,诗曰:
    松林旺聚夜郎西,两院曾经地志题。
    鹤首青幽千树荫,龙形叠岩五星齐。
    远观百布金鸡秀,近盼青杠石虎低。
    枕击六圭襟凹水,箐华掩映任鹰栖。
    筱溪先生教学之余,喜于作诗,与学生侯仲章、侯伯庄、丁扬斌有诗词唱和,后人集于一册留世,现存其孙陈德政手中,燕子岩漆定恂有三人唱和一册,存诗二十余首。我曾借来一读,咏诗一首曰:
    瑶章读罢喜颜开,钦羡三君皆异材。
    倡和师情敦古谊,思量团集唱彻哉。
    侯公诗赋文情茂,陈翁稻光遗世篇。
    扬斌翼北东南策,留诗留文状乡台。

乡贤侯伯猷先生传

    公讳伯猷,字肇勋,廷扬公次子,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卒于民国三十七年,白坭田抬轿坡人。
    少年时期在乡就读,后同堂弟肇文,九叔廷佩入贵阳南明中学,公学习刻苦,文才出众,同学们把他和黔西姜明祝、兴义刘敦吾等八人合称为贵阳“八大公子”,在贵阳南明中学毕业后,回县在城关等地任教。民国(20年代)中期出任二区(沙窝)、一区(城关)区长,任职中的民国二十二年(1933),沙窝地方发生灾荒,作为区长的肇勋公非常忧虑,带头捐粮拾石(5000斤),并向家族及乡中富户劝捐,共募得粮食陆佰余石,及时向灾民放赈,不论大人小孩,每人发粮一升度荒,灾民感激,民众大加赞扬。
    公从政一段时间,目睹官场腐败,不愿同流合污,便辞职回乡行医。是时,担任陆军二十五军副军长的宗人侯之担,派弟侯之玺来黔西,邀肇勋公去军部任秘书长,公以“父母在不远游”,且身体不胜军旅而谢绝。又有同学刘敦吾任某司令,邀公出任某县县长,公亦同样婉绝。公不贪荣华富贵,不愿在官场纠缠,甘愿过清静日子,曾题联曰:
    立上等志,做中等人,享下等福;
    朝高处站,向低处看,往宽处行。
    公在从教从政时,就爱好医药岐黄之术,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辞官回乡行医,不为索取,主要在救治病人和消闲,治病中合理收费,如遇贫困者,则常免费治疗,经手治愈 许多疑难病证。
平素还喜于诗联、藏书,提倡教育,1937年同乡中有识之士侯廷模等筹办起农文小学,担任校董,为鼓励后生勤奋学习,题联曰:
    兰桂固腾芳,但需培植;
    诗书原有用,务在精研。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肇勋公因病卒于家中,享年53岁,葬于曾家塘子。公生平所作诗文、所藏图书数千册,有很多为稀世之宝,可惜卒后,经过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文革运动,大多毁失,存世极少。
    卒后,名士丁扬斌、赵笃卿等人前来悼唁,丁扬斌还写有悼诗及悼联。
    联曰:悼侯伯猷联   丁扬斌      
    桑梓正枯,可怜未成霖雨用;
    江河日下,谁知先老济川材。


作者:222.87.69.* (2007/10/4 1:25:07)   回复此贴
  回复:白锦春秋--侯尚培编撰 第 20 楼

侯肇源先生传

    公讳肇源,生于民国七年,卒于一九五二年,享年34岁。白坭田抬轿坡人。公年少聪颖,三岁发蒙读书,记忆超人,所读之书二三遍不忘,是当时白坭田读书人中记忆最好的人。由于公勤学好问,明师指点,学绩优秀,十二岁时写了一篇文章,获得当时的县长及教育科长奖励,获奖一部辞源,至今仍传为佳话。
    公进城后就读黔西中学,刻苦攻读,成为同学中的姣姣者,毕业后考入贵阳继续功读,毕业后谋职于省党部,历任科员、科长、贵定县府秘书、平越县府秘书,瓮安县党部书记长等职,一九五二年因病逝世。公长于诗作,作诗二百多首,病故后散失。昔国军三零五师陈公明仁到沙窝来休整,公率夫人卢叔慧到沙窝主持欢迎仪式,同陈师长相谈盛欢,陈公相邀到师部任文字秘书长,公不喜军旅,故未成行,成为公生平一憾事也。

王济舟先生传

    先生讳绍基,字济舟,以号行世,内庄新街人,生于一八七八年,役于一九四四年,享年六十六岁。
先生自幼勤奋攻读,学有成就。因清末罢科举,兴学校,未能参加科考博取功名。但公学识深厚,以书法、诗词见长。曾在州城以诗书取信于大夫第徐姓,与徐氏女结为伉丽。在城乡传为佳话。
    先生喜吟咏,常与同时代文人洪水史秋萍先生、白坭田侯赓言先生、侯仲章先生、丁扬斌先生等时有酬唱。在《黔西历代诗选》中收有先生回文诗数首,诗文功底深厚,格律稳健,意境高远,气魄宏大,是内庄田坝中的皎皎者。公前半生在乡闲居、吟唱,偶有地方人士劝说,曾教过几年私塾。民国时期,政府兴办学校,先生积极倡导,遂与族人廷权创办中育小学。作有中育小学藏头诗一首:
    中勇立身,育英周济。
    学倡德便,校振颖风。
    一九四一年,中育小学举办孔子诞辰纪念会,先生撰写祭孔文:
    大哉孔子,元鸟之裔。周灵庚戍,八月廿七。
    麟吐玉书,马负洛图。独生我圣,道哲时敷。
    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继往开来,亘古及令。
    万世师表,百代儒宗。
    时学校有学生一百多人,教师三人。先生以自己住房作校舍,还在街门口周家坟山前平有操场一块数百平方米,所开课程有国文、算学、体操、图画、音乐等课。在先生的精心料理下,中育小学欣欣向荣,发展很快,可恨,先生年高,操劳过度,于一九四四年因病仙逝,因后继无人操持,学校停办。先生为乡人做了好事,至今后人仍纪念之。


作者:222.87.69.* (2007/10/4 1:25:4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09 每页5条 当前4/22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2,656.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