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壮悔堂》---侯氏的辉煌 第 27 楼

我哭侯方域

作者:轻歌曼吟 提交日期:2004-7-30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 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的呕心之作《桃花扇》,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残明。
   从反映明清之际文风转变的意义来看,侯方域(1618—1654)是最具代表性的。他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复社四公子,又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文章三大家。以其才气而言,可与吴伟业、陈子龙、张溥相匹敌,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等书,清顺治十一年(1654)英年早逝,卒时仅37岁。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生于世宦之家,明天启户部尚书侯恂之子。他少年天赋异禀,读书的速度与悟性都胜于同辈,行文奇特,落笔气势不凡,结尾则出人意外。15岁应童子试中第一名。他读书很多,又博闻强记,少时即能辨忠奸,遂有“日后必为国家栋梁”之誉。经常与当时俊才登高赋诗,激浊扬清,品评人物,于20岁参加进步爱国书社“复社”。侯方域曾参加乡试,因其文章锋芒毕露,批评崇祯帝用人不当,主考官为私欲而不取。但他落第后,文名更盛,并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歌妓李香君结识相爱,引出一段美丽而凄惨的爱情故事。
   据侯方域的后代记载,1640年南京被清兵攻占,李香君与侯方域脱难后,回到归德城侯府,香君更名换姓住在了翡翠楼。侯与本地文人贾开宗等人结成“雪苑六子社”。
   侯方域的后期文章主要源于唐宋古文的传统,他的作品以人物传记类较为出色,较多取法于司马迁、韩愈的活跃的笔法,也讲求辞采之美。《与任王谷论文书》云:“当其闲漫纤碎处,反宜动色而陈,凿凿娓娓,使读者见其关系,寻绎不倦。”可见他很注意文章的生动感人。他在为人上由傲诞任性转向努力于儒者的修养(见其《壮悔堂记》),在为文上从“春花烂熳”转向讲求“唐宋以来之矩矱”,这实在不仅仅是由于年龄增长、多历变故而趋向平稳,而是顺应了时代的变化,意图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新的立足点。但在当时,“古文”因受理学的影响正向更“雅正”也是更敛束性情的方向发展,所以它仍遭到很多批评,如同时齐名的汪琬即指斥侯氏“以小说为古文辞”(《跋王于一遗集》)。
   明亡清立,清政府为巩固其政权,举行会试。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大都不予理睬,陈贞慧隐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为僧,杨文聪抗清殉国,陈子龙自沉明志,但侯方域却做了平生最大恨事:一心想“龙门三尺浪,平地一春雷”,耐不住寂寞,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尽管侯的文章见解不凡,但“为忌者所阻斥,置副车(副榜)”(胡介祉《侯朝宗先生传》)。侯方域得知后羞愧无比,他这次参加考试,又引起许多人非议。
   侯方域在种种打击下,再游江南,竟没想到“祸不单行”,独自在家的李香君歌伎身份暴露,不为官宦世家的侯府所容,她被赶到城南侯氏庄园,不久郁闷而死,年约30岁。侯方域回家后,勉力承受着生命之痛。为香君立一石碑,上书“李香君之墓”五个大字,下有“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的小字。碑前有一石桌,供祭奠之用。石桌前有一石礅,上刻“愧石礅”三字。侯方域经常坐在愧石礅上,忧思爱妾,久久不去。这一年,35岁的侯方域忆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感叹平生可悔者多,于是把自己的书斋更名为“壮悔堂”。
   两年后,侯方域因郁郁寡欢、心情郁闷而病逝。
   撕破桃花扇,我哭侯方域。方域文承韩愈、欧阳修之气韵,聪捷又有悟性,可惜其生不逢时,不甘寂寞,又遭时人非议忧郁而逝。“明月清风何限恨,纷纷纸上叹兴亡!” ,这是古时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也是侯方域的悲哀。
  
  



作者:220.172.217.* (2007/10/31 20:45:19)   回复此贴
  回复:《壮悔堂》---侯氏的辉煌 第 28 楼

你商丘的吧。。前几天听说咱家要写《壮悔堂》的历史。方便游人

作者:123.4.201.* (2008/1/2 12:58:2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7 每页5条 当前6/6页 首页 上一翻页 [6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161.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